健身中的愚蠢行为:别再拿“练到吐”说事了

有些人的深蹲重量甚至在3周之后才回归正常。

那么这次训练是一项很好的投资吗?不!它毁了你3个星期的训练。

作为一名自然健身爱好者,如果你的训练量偏高,你就不能总是在训练中追求筋疲力尽!

陈旧观念是:每组动作达到力竭的最后两次是关键!

换个方向来理解,这句话意味着:最后两次之前的所有次数,都没有什么实质性的作用。或者说如果你没有达到力竭,就是在浪费时间。

其中的问题:

●首先,做组刚开始时比较容易的次数,更适合运动学习、保持完美的技术动作、或专注于最大限度地收缩目标肌肉。一旦肌肉产生乳酸,做组变得痛苦时,你将会更专注于忍受疼痛而不是肌肉收缩或保持完美的技术。

●其次,在大型多关节动作中,频繁达到力竭往往是一个馊主意,这会带来巨大的神经冲击,对你接下来的训练产生负面影响。比如许多人在做了多个硬拉力竭组之后,接下来一个星期运动表现都下降了。

记住,力竭并不是造成肌肉增长的唯一方法。许多传奇健美运动员在没有经常触及力竭的情况下,铸成了不可思议的身体,比如李哈尼:他通过刻意在某些训练组中留有余力,确保了自己的每一次动作形式都是流畅完美的,而且最终达成了更高的“总训练量”。

2.伤害消化系统

练吐也有可能是出于饮食问题——恶心、胀气、反胃可能是因为你的进食时间太接近训练了。

想要让一个人在训练中呕吐,其实很容易:接近训练时吃一顿固体食物,然后运动中使用多肌肉群参与的动作,配合高次数和短间歇,不停地在肌肉中制造乳酸。

当你吃一了顿大餐时,大约70%的血液流向了消化系统。而训练的时候,身体又会将大部分血液强制转移到肌肉上,只有大约20-30%存在消化系统。

此时身体内部已经发生了一种”争抢血液”的矛盾。

如果胃里的食物还没消化清楚,那么胃动力不足的情况下,食物滞留会产生发酵,发酵的食物难以往下输送,就只能”往上排”。这时候人就开始恶心、胀气、和呕吐。

长期以往,可能会形成习惯性呕吐,食物返流,消化道溃疡,胃下垂等慢性疾病。而这些疾病带来的最终结果是进食困难,日渐消瘦,肌肉掉光。

归纳几点:

●在剧烈运动90分钟-120分钟之前完成练前餐,吃7分饱。

●个别“极低”强度的运动允许在进食后10分钟进行,比如跑步机上的慢走,缓慢的登山机,椭圆机等。如果你吃完饭实在坐不住,可以去健身房先进行这类运动,可能还有助于食物消化。

●如果进餐时间被迫安排在训练前半小时,那么有必要减少食量,或者用流质食物代替,把营养补充的重点放在训练后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