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中国最悲壮的公路" 滇缅公路往事

龙云要求滇缅公路经过各县随时具报工程修筑进展情况电(1938年1月24日)

1937年8月,蒋介石在南京召开国防会议,研究布置对日作战问题。会议期间,云南省主席龙云向蒋介石提出,各修筑一条从昆明出发,经云南西部到缅甸北部,最后直通印度洋的铁路和公路,使来自海外的物资能在缅甸港口仰光上岸,然后通过公路和铁路运到中国大西南后方基地。龙云表示:“公路由地方负责,中央补助;铁路由中央负责,云南协助。”龙云的建议得到中央认可,但考虑到修筑铁路在经费和器材上的实际困难,滇缅公路的修筑放在了更为优先的地位。经中央与云南商谈,11月即确定滇缅公路起于昆明止于缅甸腊戍,全长1146.1公里,云南段全长959.4公里(其中昆明至下关段已于1935年修通土路);缅甸段186.7公里。为联络缅甸境内的筑路事宜,云南省政府派特使缪云台赴仰光与缅英当局进行协商并达成协议:中国在已筑成的昆明至下关公路的基础上,负责修筑下关到畹町中国境内的路段,全长547.8公里;缅方(实为英国负责修筑)负责修筑腊戍至畹町的缅甸境内路段,以一年为限。

腾冲县修筑滇缅公路全体工人代表尹自忠等人关于落实滇缅公路民工伙食给云南省建设厅的文(1938年)

1937年11月2日,国民政府正式下令龙云,由行政院拨款200万元,要他负责限期一年修通滇缅公路,打通国际交通线。于是,云南省政府采取“非常时期”动员办法,通令该路沿线各县和设治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相当于县一级的政权机构),限12月份征调滇西各县农民义务修路,务必于一年内完成。

1937年12月,滇缅公路工程正式开工。

修筑滇缅公路的云南民众

滇缅公路要越过云岭、怒山、高黎贡山等崇山峻岭,要横跨漾濞江、澜沧江、怒江等大江大河,沿线急流深谷,困难重重,工程异常艰巨。因缺少基本的筑路机械设备,滇西各族人民就用锄头、手锤、钻子、大锤、撬棍、十字镐等工具,用人力去开山筑路。

由于滇缅公路战略意义极其重大,直接关系到抗战的前途,关系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命运,也由于中央、地方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云南省各族人民表现出极大的爱国热情,纷纷自带口粮和工具,跋山涉水到工地修路。据统计,1938年1月到8月的施工高峰期,全线施工人数平均每天5万多人,最高时达到20万人。在整个筑路过程中,滇西民众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在筑路工程中死于爆破、坠崖、落江、塌方和疟疾的就不下3000人,死亡率约为15‰,工程技术人员也有8人死亡。

参与修筑滇缅公路的妇女和儿童

1938年8月31日,经过9个月的艰苦奋斗,滇缅公路终于提前竣工通车,成为我国大西南的重要国际交通命脉。工程艰巨的滇缅公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通车,震惊了中国,也震惊了世界。美国公路工程处权威人士曾断言滇缅路至少要3年才能建成,但云南人民却创造了一个奇迹。美国驻华大使詹森受罗斯福总统指派,专程取道仰光巡察滇缅公路。他在实际考察后发表谈话认为:“修筑滇缅公路物质条件异常缺乏,纯系人力开辟……为全世界任何民族所不及”,他还盛赞滇缅公路“可与巴拿马运河的工程相媲美”。

何应钦为派重兵保护滇缅公路事给昆明行营主任龙云的电(1940年1月12日)

教育部禁止直辖各机关学校对滇缅公路拍照以杜奸宄电(1939年6月28日)

1938年底,首批抗战物资经滇缅公路运抵昆明。1940年滇越铁路中断后,滇缅公路一度成为我国唯一的出海国际通道,盟国援华的军用民用物资和国内出口的外贸物资,都需经此路运输。据记载,滇缅公路刚通车时每月的货运量就达1000吨。抗战期间,从滇缅公路运入中国的抗战物资共约49万吨,是名副其实的抗战“输血线”和“生命线”。

滇缅公路路线图(1938年7月)

7月7日,省档案局授权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发布一批云南抗战珍贵历史档案资料,首批推出《滇军出省·抗敌疆场》后,7张从未披露的档案图片引起了云南人对那段永不磨灭历史的集体追忆。今天,《滇缅公路·抗战“血线”》8组档案图片正式与读者见面,再现“生命线”上奋力抢修的20万云南民众身影,重回这条“中国最悲壮的公路”。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随着沿海相继沦陷,日本军队切断了中国大陆同国际社会的传统交通线,妄图把中国变成一座孤岛。

龙云询问保山、云龙两县长其境内滇缅公路修筑情况的电(1938年12月15日)。龙云表示“滇缅公路在此全民抗战期间,实为我国防交通之唯一生命线”,要求各县“共体时艰,遵限积极赶修”。

龙云要求滇缅公路经过各县随时具报工程修筑进展情况电(1938年1月24日)

1937年8月,蒋介石在南京召开国防会议,研究布置对日作战问题。会议期间,云南省主席龙云向蒋介石提出,各修筑一条从昆明出发,经云南西部到缅甸北部,最后直通印度洋的铁路和公路,使来自海外的物资能在缅甸港口仰光上岸,然后通过公路和铁路运到中国大西南后方基地。龙云表示:“公路由地方负责,中央补助;铁路由中央负责,云南协助。”龙云的建议得到中央认可,但考虑到修筑铁路在经费和器材上的实际困难,滇缅公路的修筑放在了更为优先的地位。经中央与云南商谈,11月即确定滇缅公路起于昆明止于缅甸腊戍,全长1146.1公里,云南段全长959.4公里(其中昆明至下关段已于1935年修通土路);缅甸段186.7公里。为联络缅甸境内的筑路事宜,云南省政府派特使缪云台赴仰光与缅英当局进行协商并达成协议:中国在已筑成的昆明至下关公路的基础上,负责修筑下关到畹町中国境内的路段,全长547.8公里;缅方(实为英国负责修筑)负责修筑腊戍至畹町的缅甸境内路段,以一年为限。

腾冲县修筑滇缅公路全体工人代表尹自忠等人关于落实滇缅公路民工伙食给云南省建设厅的文(1938年)

1937年11月2日,国民政府正式下令龙云,由行政院拨款200万元,要他负责限期一年修通滇缅公路,打通国际交通线。于是,云南省政府采取“非常时期”动员办法,通令该路沿线各县和设治局(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相当于县一级的政权机构),限12月份征调滇西各县农民义务修路,务必于一年内完成。

1937年12月,滇缅公路工程正式开工。

修筑滇缅公路的云南民众

滇缅公路要越过云岭、怒山、高黎贡山等崇山峻岭,要横跨漾濞江、澜沧江、怒江等大江大河,沿线急流深谷,困难重重,工程异常艰巨。因缺少基本的筑路机械设备,滇西各族人民就用锄头、手锤、钻子、大锤、撬棍、十字镐等工具,用人力去开山筑路。

由于滇缅公路战略意义极其重大,直接关系到抗战的前途,关系到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命运,也由于中央、地方的高度重视与支持,云南省各族人民表现出极大的爱国热情,纷纷自带口粮和工具,跋山涉水到工地修路。据统计,1938年1月到8月的施工高峰期,全线施工人数平均每天5万多人,最高时达到20万人。在整个筑路过程中,滇西民众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在筑路工程中死于爆破、坠崖、落江、塌方和疟疾的就不下3000人,死亡率约为15‰,工程技术人员也有8人死亡。

参与修筑滇缅公路的妇女和儿童

1938年8月31日,经过9个月的艰苦奋斗,滇缅公路终于提前竣工通车,成为我国大西南的重要国际交通命脉。工程艰巨的滇缅公路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通车,震惊了中国,也震惊了世界。美国公路工程处权威人士曾断言滇缅路至少要3年才能建成,但云南人民却创造了一个奇迹。美国驻华大使詹森受罗斯福总统指派,专程取道仰光巡察滇缅公路。他在实际考察后发表谈话认为:“修筑滇缅公路物质条件异常缺乏,纯系人力开辟……为全世界任何民族所不及”,他还盛赞滇缅公路“可与巴拿马运河的工程相媲美”。

何应钦为派重兵保护滇缅公路事给昆明行营主任龙云的电(1940年1月12日)

教育部禁止直辖各机关学校对滇缅公路拍照以杜奸宄电(1939年6月28日)

1938年底,首批抗战物资经滇缅公路运抵昆明。1940年滇越铁路中断后,滇缅公路一度成为我国唯一的出海国际通道,盟国援华的军用民用物资和国内出口的外贸物资,都需经此路运输。据记载,滇缅公路刚通车时每月的货运量就达1000吨。抗战期间,从滇缅公路运入中国的抗战物资共约49万吨,是名副其实的抗战“输血线”和“生命线”。

图文来源于云南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